3家公司H股股价超A股
近日,一度绝迹江湖的AH股价倒挂现象,又悄然露头。
根据公告,宁德时代此次港股IPO的募资总额为356.57亿港元,约合328.85亿元人民币。其此次港股上市,从启动到完成仅用时128天。
从募资规模来看,宁德时代是近年来港股规模最大的IPO项目,也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。基石投资者涵盖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基金、产业资本、长线机构、保险资金及多策略基金等。参与认购的前三位机构投资者分别是中石化、科威特投资局、高瓴资本,获分配发售股份数量分别为1473.68万股、1473.68万股、589.47万股。此外,高毅资产、瑞银、橡树资本、未来资产、加拿大皇家银行、太保、泰康、博裕、景林等基石投资者也参与认购股份。
事实上,除了宁德时代,在已实现AH股都上市的公司阵营中,比亚迪、招商银行也出现了H股价格超过A股价格的情况。截至5月23日收盘,比亚迪和招商银行的AH股溢价率分别为-5.23%和-3.51%。
多数AH股溢价率下降
从整体AH板块溢价情况来看,恒生AH溢价指数从2024年2月的高位161.36点震荡走低,今年内低点在3月19日的128.31点。随后该指数一度升至4月9日的144.85点,然后又逐步下行,5月23日收于131.88点,反映出近期H股表现比A股更为出色。
恒生国企指数(H股指数)今年以来升7.04%。这主要是由于香港市场在全球经济复苏、资金流入等因素影响下,市场活跃度提升,投资者对港股的投资热情高涨。
相较今年初,多数个股的AH股溢价率有所下降。Wind统计显示,AH板块的150家公司中,溢价率超过50%的有110只,超过100%的有57只,所占比例分别为73.33%、38%。而截至5月23日收盘,AH板块的153家公司中,溢价率超过50%的有101只,超过100%的有46只,所占比例分别为66.01%、30.07%。
机构:价差仍有收窄空间
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认为,随着中美关税下调,港股估值低于美国同业以及香港流动性改善,AH股折让短期内有望收窄。此外,基于A股蓝筹企业增加及中概股回流,香港股市的质量及多样性将得到提升,AH股溢价短期可能收窄。
王宗豪表示,目前AH股溢价为约30%,大约是10年平均水平,但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。他预计,AH股溢价短期内有收窄空间,主要原因包括:一是中美关税下调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;二是如果DeepSeek的模型反复运算出新成果,可能会重新激发市场对AI的乐观情绪;三是中国AI股票相对于美国同业的估值折价增加;四是香港流动性改善;五是外资流入增加,香港股票将更加受益,因为A股仅占MSCI中国指数的13%。
王宗豪还认为,虽然总体AH溢价将保持不变,但如果某些股票被视为海外投资者的优质核心持股,且香港的流动性高于A股,这些股票可能会出现AH折价而非溢价,这反映出香港市场流动性改善以及外资对中国核心资产兴趣增加。
展望未来,开源证券认为,AH溢价率依然不是港股的掣肘,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。在“AI+”赋能下,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巨头叙事逻辑进一步强化,且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效下,AH溢价率有望回到2016—2019年的相对低位。
来源:e公司
声明: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责编:周莎
校对:吕久彪
数据宝
数据宝(shujubao2015):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。
责任编辑:凌辰
盛新锂能披露定增结果:向比亚迪募资20 ➡亿手机网易彩票安全吗元
过去二十多年,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项,虽然近期金 ☾融支持地产部署了一系列政策,信贷、债券、股权“三箭齐发”,预 ⛎计会逐步扭转房地产行业的负循环 ⛅,改善市场预期。然而 ⌚,从中国城 ♏市化进程和人口结构变化等中长期因素分析,房地产的“黄金时期” ⛳正在消退。我们认为今年之后,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力仍将逐步减弱 ⏪,取而代之的是“四个升级”——数字经济升级、能源结构升级、装 ⛹备制造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。这四个方面将以强大的制造业系统能力 ♐作为依托,并且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。我们认为,“四 ❧个升级”也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注脚 ❥。从具体产 ♌业来看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、城市升级相关产业、广义新能源、装备 ❢制造等已初具规模,今明年基本可以部分对冲地产下行,但其拉动经 ⌚济作用也被大部分抵消 ⛺。预计2023年以后地产下行速度逐渐放缓 ☾,新经济发展壮大,新旧动能基本完成转化,经济进入软着陆的后地 ⛷产周期。具体来说,根据我们测算 ⛪,预计2022年“四个升级”相 ♍关产业领域合计占GDP比重提升1.5个百分点,不足以抵补房地 ⛎产下行带来的3.3个百分点的GDP缺口;2023年 ♑,四领域合 ♑计贡献GDP占比提升1.7个百分点,基本可以对冲地产1.9个 ⛶点的拖累;2024年起,新旧动能实现较好转化,有望实现GDP ♍净拉动,此后各新兴领域的GDP占比将继续保持升势。
本报记者 胡方平 【编辑:胡鄂公 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