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孟 珂
5月21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》提出,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。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,规范成长后到北交所上市,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,带动同行业、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成长。
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、合伙人常春林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明确支持小微企业股权融资,能够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公司在新三板挂牌,从而有效扩充北交所的后备企业队伍,为北交所贡献大批量优质“生源”。对中小企业而言,有利于其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,提升规范治理水平,进而增强抗风险和抗周期能力。
“此次政策导向明确,有助于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:一方面,该政策通过拓宽小微企业股权融资渠道,可缓解其长期面临的融资难题,降低对传统信贷的依赖;另一方面,引导资本向创新型企业聚集,形成‘投资—培育—退出’良性循环,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产业升级。”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挂牌公司
不断提升“《皇冠棋牌官网》数”与“质”
从质量来看,2024年,挂牌公司业绩平稳发展,共实现营业收入1.71万亿元,同比增长0.88%,净利润655.81亿元。其中,近半数挂牌公司净利润增长,超两成增速达50%以上。
刘祥东表示,新三板作为北交所的“孵化器”,可筛选优质企业输送至北交所,两者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强化市场功能,完善分层服务体系。
值得关注的是,筹备北交所上市的挂牌公司实力突出,近两年(2023年至2024年)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.76%和7.56%。其中,约半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近两成属于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常春林表示,在当前政策和市场环境下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,深受市场欢迎。同时,以低空经济、商业航天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其商业模式正从构建走向逐渐成熟阶段,对资本市场的支持需求迫切,因此这类具备核心技术和清晰商业前景的企业将更受资本青睐。
畅通“新三板—北交所”
上市路径
根据“深改19条”,优化“连续挂牌满12个月”的执行标准。明确发行条件中“已挂牌满12个月”的计算口径为“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”,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,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。
排队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队伍不断壮大。据北交所官网统计,当前共有88家企业排队在北交所上市,包括49家已问询、30家中止、1家通过上市委会议、8家提交注册。
“近年来,新三板与北交所一体化发展,联动增强,直联审核机制缩短优质企业上市时间,提升市场效率。”刘祥东分析称,一方面,企业可在新三板规范运营后再上市,降低合规风险,实现阶梯式培育;另一方面,直联机制下,优质企业挂牌后1个月至2个月即可上市,大幅缩短时间,审核效率提升。
在常春林看来,当前“新三板—北交所”的上市路径设计已基本能够满足企业需求,已有数十家企业通过直联审核机制在北交所成功上市,证明了其有效性。为进一步畅通此路径,关键在于常态化执行北交所企业转板至科创板、创业板的机制,这将彻底打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路径,从而更好地吸引优质企业选择“新三板—北交所”的上市路径。
对于进一步畅通挂牌企业到北交所上市,刘祥东认为,首先,优化分层机制,在创新层增设“北交所预备层”,对符合条件企业实施即报即审;其次,加强中介服务,鼓励券商、律所等机构提供全周期辅导,帮助企业规范运营;此外,强化政策协同支持,为上市企业提供税收优惠、上市奖励等,降低企业上市成本。
责任编辑:杨赐